作者:Bugle-X / 数智猿
编辑:余小鱼 / 数智猿
去年底,小米汽车举办首场技术发布会,雷军又一次放出豪言:经过15-20年的努力,小米汽车将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。这是一场“只发技术,不发产品”的技术发布会,小米汽车一口气推出五大核心技术,问世两个月的小米澎湃OS正式上车,迈出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第一步。与此同时,小米的智能驾驶也撩开神秘面纱,自适应变焦BEV技术、道路大模型、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三项关键技术同时曝光,与特斯拉FSD对标的野心一览无余。据雷军透露,在智能驾驶技术上,小米第一期投资33亿元,已追加至47亿元,团队规模超千人,“目标是2024年跻身第一阵营”。AI大模型向端侧渗透,是2024年最大的科技看点之一。经过一年多的技术储备,小米AI在端侧、应用侧发力,补齐小米一大技术短板。在手机上跑大模型,甚至将手机转变为AI Agent,早已是科技大厂的集体冲动。去年10月,高通发布第三代骁龙,可运行100亿参数大模型,调用Stable Diffusion完成文生图,只需0.5秒。11月,联发科发布第七代AI处理APU790,内置生成式AI引擎,比上一代产品提速8倍。
上个月,Google发布Gemini大模型,专为手机端设计了一个Nano版本。Gemini Nano共有两款,一款18亿参数,一款32.5亿参数,首次搭载于Google自产的Pixel 8 Pro手机,计划覆盖至整个安卓生态。去年4月,小米组建AI大模型团队,主攻方向为轻量化、本地部署。8月,小米的64亿参数MiLM-6B大模型在GitHub上首次曝光,在 C-Eval、CMMLU 基准上跑分优良。不久之后,小米又推出一个更轻量化的MiLM-1.3B大模型(13亿参数),成功在手机本地跑通,第一批部署于智能助理“小爱同学”。大模型版的“小爱同学”结合了大模型的通识能力,升级交互模型、问答功能,首批支持小米12系列、红米K 50系列等机型。10月底,在小米澎湃OS暨小米14发布会上,小米正式宣布手机系统接入大模型。对小米而言,小米澎湃OS的发布,是一个“划时代的里程碑”。在一段微博发言中,雷军透露,小米澎湃OS的研发启动于2017年,定位为一个融合的系统框架,统一支持全生态设备与应用。小米澎湃OS基于深度进化的安卓、小米自研的Vela嵌入式系统,彻底重写了底层架构,实现“百亿设备,百亿连接”。小米澎湃OS发布之际,小米正式将公司战略由“手机×AIoT”升级为“人车家全生态”。系统架构上,小米澎湃OS设计了八大子系统,其中,AI子系统融合大模型能力,成为整个系统的“智能大脑”,为单设备赋予极强的端侧AI能力。另一方面,小米澎湃OS又引入了Hypermind这一全设备思考中枢,综合运用环境、视觉、听觉、行动四大感知能力,通过深度学习对用户操作习惯进行学习,实现“主动智能”,跨端智联。在操作系统层面植入AI功能,是小米的一大创新,使小米生态200多个品类、8亿多台设备逐渐走入智能连接的新时代。
在战略上,AI早已被小米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在去年8月的年度演讲会上,雷军将小米的未来战略概括为四句话:深耕底层技术,长期持续投入,软硬深度融合,AI全面赋能。
对于后两句话,雷军又给出了一个公式:(软件×硬件)ᴬᴵ。在小米看来,AI不光是大模型,而是意味着AI全面赋能,为智能手机、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、智能汽车、机器人等全系列产品安上AI引擎,实现全场景只能融合,打造一个完整的技术生态。作为未来生产力,AI将成为小米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之一。小米的AI团队成形于2016年,经过七年六次扩编,规模已达3000人。对视觉、声学、语音、NLP、知识图谱、机器学习、大模型、多模态等AI方向,小米均有涉猎,逐步完成技术积累。据雷军披露,小米将整个研发版块划分为12大技术领域,99个细分赛道,2023年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,未来五年超过1000亿元。面向AI未来,小米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,但与华为相比,依旧差距巨大,不在一个量级。早在2018年,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便已突破1000亿元。这一年,小米的研发投入不足60亿元,不及华为一个零头。
2022年,华为的研发投入为1600亿元,正好是小米当年研发投入的十倍。进入2023年,小米的研发投入明显加大,进入“追赶”模式。财报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小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1亿元、46亿元、50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8%、21%、22%。就AI布局而言,小米同样不能与华为相提并论。华为的AI投入建立在芯片级的鲲鹏+昇腾生态之上,以云计算为载体,又推出超大规模的盘古大模型,进而赋能全线产品,而小米AI聚焦于应用侧、端侧,最大规模的大模型仅为60亿参数。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经过四年四次迭代,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鸿蒙生态,小米澎湃OS同样难以望其项背。年末,华为方面发布数据,鸿蒙系统设备总量已超过7亿台,其中华为自有设备3亿多台。
十年前,雷军与马斯克一见倾心,成为后者的铁粉。据说,雷军回国后曾感叹:马斯克做的事,我们只能跟随。小米造车、押注智能驾驶、打造CyberDog机器人、对AI前所未有的重视,无不深受马斯克的影响。坊间戏称,当年的“雷布斯”正变成“雷斯克”。众所周知,马斯克也是OpenAI最早期的众筹者之一,后因理念不合与Sam Altman分道扬镳。在特斯拉的发展历程中,AI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,每年的特斯拉AI Day也是一场AI黑科技盛宴。不久前,马斯克愤怒回怼一位将特斯拉、丰田相提并论的华尔街分析师,重申特斯拉不光是一家汽车公司,更是一家AI+机器人公司。下场造车之后,小米也在经历史上最大力度的改变,逐步向一家纯技术公司演进。马斯克的“AI+机器人”范式,深刻地影响了雷军,或许正是小米前行的方向。(软件×硬件)ᴬᴵ的雷军公式提出之后,小米正以AI的名义再造自身。体量巨大的科技巨头早已跑在前头,小米唯有只争朝夕,方可迎头赶上。——END——
数智猿,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服务媒体。关注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半导体、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;重点对IPO及上市成熟企业在新技术产业应用、产品市场认可度以及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进行研究报道。